這對龍鳳胎,算是我最「資深」的兒科患者。從4歲看到現在都上了國中。
還記得他們剛開始來我的門診時,哥哥是嚴重的 #氣喘,妹妹則是 #過敏性鼻炎,兩位都是反覆發作,一直離不開西藥。
這位媽媽照顧雙胞胎已經很累,更何況是「常常生病的雙胞胎」。
每次來到我的診間,「劉醫師,哥哥這樣會不會喘起來啊?妹妹發燒心跳這麼快,會變成心肌炎嗎?…」焦慮擔心溢於言表。
除了要他們耐心的服用 #中藥 一陣子,我也強調 #運動 的重要性。上小學之後,哥哥加入泳隊,一年365天不間斷地練習,妹妹則唸了舞蹈班,基礎體能訓練從未偷懶。兄妹倆的共同特徵是愛讀書,常常一手伸出給我把脈,另一手還翻閱著桌上的圖畫書(這時候媽媽就會在旁碎碎念:沒禮貌!…🤣)
一年一年過去,他們出現在我診間的次數愈來愈少。
哥哥變成一位高壯少年,食量大,體能好,唯一的問題是 #慢性鼻竇炎 還是偶而發作。
而妹妹身形修長姿態優雅,但體力略顯不夠,屬於身體容易被壓力影響的 #敏感體質。
我可以預期,未來哥哥會更朝向中醫所說的「痰濕體質」靠近,而妹妹會比較偏向所謂的「氣虛肝鬱體質」。哥哥需注意冰飲要適量,而妹妹則需著重讓情緒能夠紓解的緩和性 #有氧運動。
診斷像是 #選擇題,總應該給個答案,而體質的描述卻是一道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 #申論題。
時間的累積,對「人」的瞭解,都有助於更清楚明確的認識體質。
中醫看到的是「病人」的 #整體,而不是只看「病」。